日本地震︱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機率增至82% 天文台分析4因素恐引發香港海嘯:最快6小時抵港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9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6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機率增至82% 天文台分析4因素恐引發香港海嘯:最快6小時抵港

【南海海槽/地震/海嘯/日本/天文台】香港都難逃海嘯一劫?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在2025年最新評估中,預測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已升至82%。本港天文台亦分析南海海槽地震會對香港造成的影響,不排除有4大因素引發香港海嘯,最快6小時抵港,著市民採取預防措施。

最新影片:

南海海槽為何會有大地震?

據天文台發佈最新文章《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風險及其對香港的潛在影響》介紹,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,由日本駿河灣延伸至日向灘海域,長約700公里,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。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,當累積的應力超出這兩塊板塊之間的摩擦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時,就會導致地震。

而日本於2012年發布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模型檢討會的第二次報告。針對南海海槽可能發生但頻率極低的最大級別海嘯,以9.0至9.1級的地震設定海嘯模型,估算南海海槽可能造成的災害,以達至防災效果。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亦在2013年發布了南海海槽的地震活動長期評估報告,根據歷史記錄,南海海槽每隔100至200年便發生8級或以上的巨大地震。

8至9級大地震機率已增至82%

根據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的長期評估結果,南海海槽在同一地點可能發生8至9級巨大地震,標準重現週期為88.2年;對上一次8級或以上的地震,是1946年8.0級昭和南海地震,即與現在已相距79年。根據2025年的最新評估,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地震的概率已提升至75% - 82%。日本地震海嘯專家強調,若該處發生大地震,日本關東至九州一帶的太平洋沿岸有可能面臨超過10米的巨大海嘯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天文台分析4因素恐引發香港海嘯

儘管香港向來有「福地」之稱,但天文台分析,南海海槽一旦發生地震,不排除會引發香港海嘯。天文台解釋,香港位處歐亞板塊之內,並非處於板塊邊緣,最接近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方亦距離約600公里,因此不會即時受到發生在板塊邊緣或地震帶附近的巨大地震影響。

然而,由於南海海槽比日本海溝較接近香港,當該處發生大地震時,香港也可能記錄到輕微的水位異常。天文台表示,當南海海槽發生地震時,海嘯波大約會在地震發生約6小時後抵達香港東南部海域,並在其後約1至2小時陸續抵達香港西北沿岸。

在考慮多種地震滑移分布後,海嘯模擬結果顯示若南海海槽上發生9.1級淺層地震,香港部分沿岸區域有機會受顯著海嘯影響;而8.0級地震則僅會對香港帶來輕微水位異常,不一定能察看得到。

據海嘯模擬結果顯示,若南海海槽上發生9.1級淺層地震,香港部分沿岸區域有機會受顯著海嘯影響。天文台分析,有4項因素會影響到達香港的實際海嘯波振幅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1. 震源位置及震級

2. 地震破裂過程

3. 震源附近地質構造

4. 近岸及海底地形等複雜因素

天文台表示,當南中國海或太平洋發生地震時,香港天文台會根據地震參數盡快進行海嘯模擬,並結合觀測數據評估可能在香港出現的水位異常。如預料該地震會引發香港出現顯著海嘯,而海嘯會在3小時內抵達香港,天文台會發出海嘯警告,提醒市民採取預防措施。如海嘯可能襲港但估計抵港時高度並不顯著,又或預計顯著海嘯將於超過3小時後才抵港,天文台會發出海嘯報告通知市民。

同場加映:「7月5日」將有大災難?

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1999年出版的漫畫《我所看見的未來》中,因封面準確寫出「311東日本大地震」的預言而引起廣泛討論。在其中一頁漫畫中,竜樹諒還明確標示了「2025年7月5日,大災難」的可怕字樣。夢境顯示,届時在台灣、菲律賓與日本海域的三角地帶,會發生一場海底爆炸,引發毀滅性海嘯,不但導致日本三分之一國土消失,海嘯還會波及香港;而竜樹諒也預言自己會在這場災難中喪生。

除了漫畫家的預言,近期許多網民更疑似出現「集體預知夢」。在日本論壇、内地微博、Facebook群組、Dcard等社交平台上,在不同時期竟都有人稱夢見相似的末日情景:

在2025年7月初,有超過18層樓高的海嘯來襲,吞沒整座城市。災難發生地點在日本沿海或台灣東部。

其中有網民憶述,曾夢見自己站在沖繩海灘,遠方突然出現一堵高達50公尺的巨浪;夢裡的新聞標題是「2025年7月5日,日本大海嘯」。醒來一查資料,發現真有預言這天發生災難,令他感到毛骨悚然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10
+9

還有曾精準預言特朗普遭槍擊的本港堪輿學家楊天命,在今年初於網絡節目預測2025年世界運勢時,也提及「日本天災」話題,警告要小心日本有大地震:

我專登問個天,日本7、8月有冇大地震,七級或以上嘅大地震,個天話係有嘅。我就自己都講就係話喺7、8月就暫時唔好去日本住。

同場加映:日本4地區出現大地震先兆

根據日本媒體「現代ビジネス」報導,曾在東京大學、京都大學研究地震預測的專家佃為成指出,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,如果某段時間內地震次數銳減,出現「靜穩化」現象便需小心,因為「靜穩化」往往視是大規模地震的先兆,如日本的新潟縣就有此現象。新潟過去曾發生如1995年規模7.3阪神大地震,因此專家指2025年仍須高度關注。

除此之外,靜岡縣燒津市與沼津市近期出現地下水溫升高與水位異常的現象,專家推測與南海海槽的活動有關,可能是巨大地震的前兆。

另外,關東地區千葉縣北西部,為太平洋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區域,自2021年發生規模5.9地震以來,地震次數持續上升。若這裡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,可能成為「直接襲擊首都的地震」,需特別警戒。

東京都青梅市至立川市、府中市的立川斷層帶,有發生規模7.4地震的高潛力。這個斷層帶過去一、兩千年間前未發生大地震,專家提醒,未來活動的可能性不可忽視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同場加映:地震保命5招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同場加映:地震23項必備物品

點擊圖片放大
+22
+21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